“考前有人探望,考后有人指导志愿,录取了还帮忙申请助学金,村里把孩子的事当成了自家事!”宁德市古田县大甲镇前桃村考生家长感激地说道。
这背后,是宁德市政协机关派驻前桃村第一书记陈飞娜精心指导的一条“考前慰问—志愿指导—助学帮扶”全周期“成长链”。这条“成长链”不仅托举起村里3名学子的大学梦,更为村庄的长远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一次日常晨巡中,陈飞娜摸清今年村里3名高考生的情况。当晚,她便与包村镇干部朱斌斌、村“两委”以及村民议事团连夜商讨,迅速敲定了覆盖高考全程的帮扶方案,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和责任人。
高考前夕,陈飞娜等提着寓意“高中”的粽子、坚果等“助考礼包”逐户走访,一句“有困难随时找我”给了考生们莫大的安心。成绩公布后,她立刻行动,对接蕉城区政协委员、宏美时代百货创始人黄修福。黄修福秉持“以商养善、以教育人”理念,不仅派专车将孩子们接到公司,更亲自进行“一对一”志愿填报辅导,从院校梯度、专业前景到填报技巧,全程细致讲解。这位热心企业家已累计为200多名学生提供志愿指导,助力300余名学子重拾学习信心。最终,前桃村3名学子不负众望,分别被烟台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华北科技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录取。为确保困难学子顺利入学,市政协机关积极对接市工商联“同心·光彩助学”项目,成功为3名学子每人争取到3000元、共计9000元的助学金。
陈飞娜和村两委的视野并未停留在高考季。他们正将一次性的“助考链”升级为可持续的“成长链”——成立“前桃学子联盟”,鼓励已录取大学生假期返乡开设讲堂、进行学业辅导,将前沿知识和信息带回乡村;同时计划将助学金升级为“奖学基金”,吸引更多乡贤持续注资,激励更多乡村孩子奋发向上。
从一次晨巡的细心发现,到最终圆梦大学的喜悦,从“输血式”帮扶到构建长效“造血”机制,陈飞娜真正将“驻村”工作做成了“助村”事业。一条“暖心成长链”,串起的是“孩子长本领、家庭有希望、乡村有未来”美好图景。(大甲镇前桃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