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七批市派、区派驻村第一书记扎根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乡村振兴一线以来,4名驻村书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乡村发展为己任,各展所长、协同发力,在产业发展、文化振兴、民生保障、基础建设等重点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用实绩回应期盼。
筑基兴产 激活发展新动能
吴信雁(右)到灌溉水渠调研农田情况
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黄斜村驻村第一书记吴信雁坚持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派驻期间,他重点推进黄斜村高标准农田灌溉水渠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800米灌溉水渠的设计工作,预计水渠建成投入使用后,可惠及40余户农户,100余亩高标准农田,灌溉效率提升50%,有效解决以往农田“汛期冲毁、旱期无水”的难题。吴信雁探索“红色+生态”融合发展模式,积极谋划彩眉岭红色资源开发,参与完成红军古道项目规划设计,推动黄斜村红色文旅产业发展,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化赋能 健康惠民促振兴
曹雯(中)调研艾文化体验馆
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驻村第一书记曹雯立足本地文化资源,依托“培斜村文化会客厅”建设,重点推动打造“中医药文化探秘”板块,融合“中医药+竹文化+农耕体验”三大主题,构建多元化、沉浸式研学场景,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活态课堂”。今年以来,仅“艾文化体验”项目就接待了来自各地学校团队60余批次,研学产业创收带动 80 余人在家门口就业,既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又为村民增收开辟新渠道。她充分发挥派驻单位资源优势,积极推动龙岩市人民医院与培斜村开展党建共建,协调组织多科室专家深入群众开展义诊、健康讲座、急救培训等,让村民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民生为本 实干担当暖民心
汤洪泉(左一)在田耕路上调查路面情况
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兴贵村驻村第一书记汤洪泉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主动跟进兴贵村农耕运输难题,积极筹措社会帮扶资金4万元,推动完成200米机耕道硬化改造,惠及农户80余户,有效解决农户农耕运输难、成本高等问题。他积极推动“平安乡村”建设,带领村“两委”干部实地调研,科学规划全村主要街巷路口的监控布点,妥善解决设备供电及网络接入等关键问题,为后续智能化安防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切实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乡村发展筑牢了坚实支撑。
筑路护民 织密乡村平安网
山美村内角路转弯路段加宽改造施工
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山美村驻村第一书记马良华面对村民反映强烈的“山药线”村道及铁路沿线夜间出行安全隐患问题,多次深入实地开展调研,积极向上对接资金,成功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10万元,系统推进“山药线”村道及铁路沿线的路灯亮化工程。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设计方案和预算编制,预计年底前完成路灯建设,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难题。同时,针对内角路转弯路段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一时间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现场勘测设计,科学制定加宽改造方案,目前已完成路面硬化施工,有效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扎根乡土,不负使命。驻村第一书记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实干担当书写为民答卷。(文/图 张华君 郑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