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硕果飘香。9月29日,“金牛聚福 丰裕启航”漳州市诏安县南方肉牛育肥场(一期)项目肉牛入园仪式在四都镇城楼村隆重举行,随着“肉牛正式入园”的宣布,礼花绽放,首批优质和牛即将入驻,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此次仪式的举行,标志着诏安县在构建现代化畜牧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也为闽南地区打造“南方肉牛集散中心”奠定关键基础。
诏安县南方肉牛育肥场(一期)项目肉牛入园仪式现场
作为诏安农业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核心工程,该项目是当地融入漳州市“三头六臂”产业战略的关键落子。据诏安县副县长杨俊乾介绍,项目总规划占地5646亩,设计年存栏5.67万头、年集散量60万头,规模位居南方地区前列。其中一期项目占地1461亩,总投资约4.75亿元,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设计存栏1.31万头,创新采用“统建租赁”模式——由县属丹诏公司与市属市农发集团合资成立的丹龙农牧公司建设,9个育肥单元已有4家企业签约入驻6个。项目还将携手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龙江元盛公司,打造“南方雪花肉牛养殖基地”,为潮汕牛肉火锅市场输送高品质牛源。
龙江元盛公司负责人陈毅华表示,将发挥企业在和牛养殖、肉制品加工的全产业链优势,助力诏安肉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
生态方面,项目践行“种养结合”理念,以“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立体模式实现粪污循环利用:固体粪污加工为有机肥,液体粪污输送至周边种植基地消纳。政策上,诏安自2025年起每年将安排1000万元产业资金,补助肉牛入园、屠宰加工等关键环节,为企业保驾护航。
诏安县南方肉牛育肥场(一期)项目总规划占地5646亩
仪式上,诏安县委书记李亚容回顾了诏安“牛产业”的深厚根基。三十年发展形成覆盖中转、屠宰、餐饮的完整生态,闽粤每四头肉牛就有一头经诏安人处理,5万从业者筑牢产业基础。仅一年多,育肥场便实现从规划到肉牛入园的跨越,标志着诏安“牛经济”迈上新台阶。
针对下一步发展,李亚容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牵住“牛鼻子”,加快推进牧草种植、育肥场(二期)、屠宰加工场等建设,打造“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升级;二是念好“牛字经”,推广“政府 +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促进产业与乡村旅游、康养融合,让“牛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牛”;三是当好“牛小二”,以最优资源与服务吸引全国“牛领域”人才来诏安创业,共享发展机遇。
诏安肉牛
据悉,一期项目的启用将进一步巩固诏安作为闽粤交界热鲜牛肉供应枢纽的地位,未来完善全产业链后,预计可带动数千人就业,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嘉宾还实地参观了育肥场设施,详细了解肉牛养殖流程与生态循环系统。
领导嘉宾共同向前推杆启动仪式
此次肉牛入园仪式的圆满举行,不仅是诏安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未来,诏安将以南方肉牛育肥场为核心,持续做大做强“牛产业”,努力将其打造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南方肉牛产业的新标杆,让“金牛”真正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幸福符号”。(诏安县农业农村局/文 诏安县融媒体中心/图)